《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》教学案例与反思

2019-08-20 15:10

摘自:《黄石八中》

教学背景:

我校是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,高一年级已全面使用了新教材,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二期课改理念?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,以德育为核心,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;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突破口,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。

教学内容及分析:

高一化学(新教材)第 7 章第 2 节,课题为:《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》的第一课时,本节课主要是在第一节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,进一步学习在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,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及化学平衡的移动,通过实验探索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,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,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加强知识的迁移,能分析并解决化学中的一切平衡的实际问题,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很强,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很好的素材,并为下一节《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:

本节课我主要以三个教学重点展开:( 1 )可逆反应;( 2 )化学平衡状态;( 3 )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

[ 引入 ] 问:前一节我们研究了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,有的反应很快而有的反应很慢。那么,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话,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吗?

学生:不一定(很肯定地回答)

问:为什么?学生:(支吾)说不清理由

述: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!(激发学生求知欲望)

情景及素材:( 1 )常温下,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,氢气能完全转化为水吗?(学生:肯定行!)

( 2 )而在 30000C 以上,水可认为完全分解成氢气和氧气

( 3 ) 20000C 左右在密闭容器中,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,又发生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反应。

( 4 )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生成什么?(学生:碳酸)打开汽水瓶盖为什么看到有气泡?(学生:碳酸分解出二氧化碳)

问: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?

学生:(慢慢地、不断相互补充) 1 、有的反应同时进行正、逆反应; 2 、有的反应在适当条件下变成同时进行正、逆反应;

教师: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归纳: 1 、可逆反应;(补充问:常温下,氢气燃烧与 30000C 以上水分解是可逆反应吗?

学生:恍然得出同时同一条件下进行的正、逆反应)。

结论 2 、几乎所有的反应在适宜条件下都可能是可逆反应。

学生阅读材料: P94 最后一段 --P95 最上一段

问:能得出什么结论?为什么?

结论 1 、足够长时间后氢气、碘蒸气和碘化氢三者共存;

结论 2 、氢气、碘蒸气和碘化氢三者浓度不变

学生讨论:(提示碘化氢分解是一个什么反应)

学生:(马上回答)碘化氢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

教师:(给予台阶)思考在反应过程中正、逆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析

在启发、讨论中画出: P95(V--t 图 ) 即: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图

结论:在该条件下经足够时间,一定达到正、逆反应速率相等,这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。

问:这时各物质的量会变化吗 ? 学生:(迅速)不会变

追问:是否所有可逆反应都会有这种现象?学生:(仍迅速)会

问:你能对什么叫化学平衡状态下一个比较确切定义?

学生:回答犹豫,不完整。

组问: 1 、什么反应出现化学平衡状态?(学生:可逆反应)

2 、化学平衡状态本质特征是什么?(学生: V 正 =V 逆)

3 、由于正、逆反应速率相等,造成什么结果?(各物质浓度不变)

(通过组问,培养学生的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)

问:你能简要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吗?

讨论归纳:( 1 )可逆反应;( 2 )动态平衡;( 3 ) V 正 =V 逆;( 4 )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恒定;( 5 )一定条件

紧问:一定条件下形成了化学平衡后,当条件发生改变后平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?

学生:(模糊地感觉)要发生变化

问:是否平衡破坏了?学生:是!

问:那是永远再不能平衡了吗?学生:(感悟)还会平衡

结论:改变条件,旧平衡破坏,在新的条件下形成新平衡。

引出:化学平衡移动

问: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?学生:回答不清

启发: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?是否也会影响化学平衡?

学生:也会!

实验探索: P96--97 实验与观察

组问:(实验 1 ) 1 、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现象怎样?(学生:溶液变红色)

2 、分别加氯化铁与硫氰化钾溶液后有何变化?(颜色变深)

3 、变深说明什么?(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)

4 、增大反应物浓度,平衡如何移动?(正反应方向)

5 、减小反应物浓度呢?(向逆反应方向移动)

6 、欲有利于化工生产,在浓度上应如何控制?(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产物浓度)

组问:(实验 2 ) 1 、反复推拉盛有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混合物的针筒,有何现象?(压缩:先变深,后逐渐变浅;拉伸:先变浅,后逐渐变深。)

2 、压缩,引起的气体发生变化是什么?(是体积减小,浓度增大)

3 、颜色为什么加深?(二氧化氮浓度增大)

4 、后为什么变浅?(说明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)

5 、那么,是否加压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吗?(不一定)

6 、分析该反应两边的系数?跟反应两边的系数有何关系?(学生总结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关系,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方向移动)

组问:(实验 3 )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平衡体系与温度的关系

1 、观察到什么现象?(温度高, 2 、颜色深)

3 、 P98 思考与讨论

4 、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?

总结:那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?如何影响?(学生都能总结)

小结: 1 、可逆反应; 2 、化学平衡状态; 3 、影响平衡的因素及规律

问: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影响,对化学平衡是否有影响?

下一节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。

课后反思:

1 、本节课试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,一方面尽可能多提供素材,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阅读、分析、思考,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以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。另一方面,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说出答案。在学生充分思考后,对有难度的问题及时启发和给予阶梯、设置解决问题的平台。但在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方面的培养还做得不够,师生全方位的有效互动做得还不够;加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贯彻不是很到位。

2 、在本节课中如学生善于质疑的话,应可提出不少疑问,甚至可提出教师也难以回答的问题。作为教师更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;关注每一个学生,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。

3 、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,如何改进这一实验?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,在今后还需不断探索研究。

4 、在分析压强对平衡的影响,在没有得出勒沙特列原理之前,很难分析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数缩小的方向移动,关键是你很难说明,改变压强,物质系数大浓度变化大吗?这是我较困惑的地方。

[ 参考资料 ] :

1 、化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(新教材)

2 、化学学科课程标准( 03 年出版)